引言
文化产业是通往大国之路的重要软实力。而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音乐产业一直是我国发展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首先从音乐产业链分析入手,对我国音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进行简要概括。接着,具体分析了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问题。通过对我国音乐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发展梳理,把过去三十年的音乐盗版史总结为:提升的是技术,不变的是盗版;火爆的是试听,陪葬的是付费;并从经济性因素和历史因素两个角度分析盗版泛滥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对我国音乐产业的危害。第三,总结移动互联时代音乐产业的机遇和挑战。移动互联背景下,流媒体这一新形态的兴起为我国实现“正版付费”带来了机遇;接着从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全社会层面分析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在移动互联时代进行反盗版;进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的反盗版实践。最后,本文总结了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现状及“音乐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
1、音乐产业链分析
与全球的音乐产业生态相似,的音乐产业也在服务提供商环节分成三条子产业链。但是三条子链的现状可谓冰火两重天。第一条子链,唱片音乐链,饱受盗版问题的困扰,至今仍在生死线上挣扎;第二条子链,音乐版权链,同样因为正版保护不力而一度难以为继,但随着国内版权保护的力度加大而有所好转。第三条子链,音乐演出链,是目前最为火爆的链条,也是目前支撑整个音乐产业的最主要盈利来源。
但这样的结构明显不利于音乐产业的长远发展。从全球的经验来看,第一条、第二条子链是整个音乐产业中市场集中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产业链条。具备全球影响力的大型跨国音乐公司和音乐分发渠道的新贵,都集中在这两个链条当中。第三条子链本身既不参与创作音乐作品也不参与制造音乐明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消费前两条子链的劳动成果。
更重要的是,唱片产业链目前正在经历的变革改变了整个产业的地缘结构。来自瑞典、韩国等国家的企业,打破了原来由唱片寡头把持的音乐市场。这其实为音乐企业取得全球市场地位打开机会窗口。把握住这一机会,就有可能造就的音乐产业垂直整合巨头,为实现文化输出、展现国家软实力提供世界一流的平台。在这场战斗中,不能也不应该输。
2、我国音乐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造成盗版音乐产品在国内的泛滥的原因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经济性因素:相对于基础设施等外在的硬件条件,法律制度、消费习惯的改变有较大惰性。此外,音乐产品是典型的信息产品,复制成本低、创作成本高,,高度依赖社会大环境的改善来抑制盗版滋生。
另一类是历史因素。音乐产业发展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后,国内音乐产业在引入先进的创作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跳过了一些必须的发展环节,造成在国外可行的盈利模式、商业闭环在国内推不开,闭不住,给盗版滋生留下空子。
两国音乐发展对比
与全球音乐发展历程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音乐产业发展的历程明显缺失了三个重要环节,造成闭环没有闭住,收费也搞不起来:
版权的开环。我国的版权体系建设滞后,1998年才成立版权交易中心,1999年才出现第一例针对著作权的行政处罚,而这段时间正是盗版音乐大发展时期。版权治理的缺失导致我国盗版横行。
线下到线上音乐的过渡缺失。我国缺少类似iTunes+iPod的闭环音乐模式,完成从收费CD到线上数字音乐收费的过度。现实的情况是,iPod到国内也变成盗版音乐的接收终端之一。
正版线上音乐的付费闭环没有形成。在数字音乐发展时期,我国线上音乐付费没有发展起来。与线上音乐搭配的支付渠道缺位,正版和盗链之间的用户体验没有显著差异,甚至正版付费音乐产品用起来更麻烦。
缺失的这三个闭环解释了我国正版体系建设滞后的历史原因,也是正版音乐商业模式发展中需一一补上的课。
被盗版改变的音乐产业生态
在盗版产品的挤压下,我国音乐版权方每年收益仅占整个产值2%左右,这一数字在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和韩国占比分别为70%和90%。
音乐产业面对的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长尾市场。听众需求多样,小众产品也有拥趸,为独立音乐人提供差异化产品提供市场空间。很多高水平的原创产品,是在C2C的音乐分享过程中火爆起来的,之后才签约进入主流唱片市场。
这种独立音乐的存在对保持音乐产业的多样性和创造力至关重要。实际上,流行音乐的草根性、大众性、参与性,正是这些音乐能够流行起来、引领风潮的原因,是音乐创新必需的新鲜血液。
遗憾的是,盗版产品对于这种类似C2C型的独立音乐的冲击较B2C型的唱片公司模式更大。大的唱片公司往往兼营经纪业务,可以通过演出等其他渠道对亏损的音乐制作业务进行交叉补贴。在与盗版音乐的斗争中也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利用,不会完全束手待毙。而独立音乐人没有这些依仗,在面对盗版产品时往往束手无策。
可以说,盗版对独立音乐的挤压,伤及音乐创作创新的根本。这很可能是盗版音乐猖獗的国家和地区难以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音乐人、唱片公司的重要原因。
3、移动互联时代音乐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流媒体在
近年,我国数字音乐提供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无论是老牌的诸如酷狗音乐、QQ音乐和酷我音乐等领先品牌,还有网易云音乐和唱吧等新兴之秀,为我国数字音乐用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但国内的流媒体音乐,仍然逃不出正版免费的魔咒。这一模式下,流媒体提供者无法从用户处获得收入补偿,广告成为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音乐作为音频产品,在广告创意和转化率商都具有天生的劣势。广告收入很难弥补音乐提供商巨额运营(主要是版权和带宽成本)费用。据测算,每千首音乐消费,流媒体网站需要负担版权成本2.5元,带宽成本1.6元,而广告收益仅有1元,净亏3.1元。
近些年来,国内音乐产业的各利益相关方对于盗版问题的危害逐渐有了深刻认识和切身体会,开始自发加入维护正版音乐利益的行列。
版权闭环
得益于版权意识的觉醒,音乐行业从业者组织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音乐版权的闭环逐渐成型。
2013年4月,北京市版权局推出《数字音乐版权收入倍增计划》,要让权利人的收入翻一倍,参加计划的企业或者唱片公司收入营利增加一倍,让原创音乐的作品增加一倍;2013年11月,依托中华版权代理中心音乐版权费用结算中心的华云音乐平台上线5,保护音乐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2013年12月,多家唱片公司与国内领先互联网音乐平台QQ音乐就版权规范化问题达成了共识,。版权费用不断上升已经成为了确定无疑的趋势。虾米音乐创始人王皓曾表示“今年的收入够支付去年的版权费,现在的版权费规模是以亿计算的”。
2014年4月,首都版权联盟、百度联盟与国际唱片业协会代表处合作开展的“清源计划”,切断了盗版音乐网站的广告收入。
法律之剑
再有了唱片业发展的惨痛教训后,近些年来我国内容提供商越发注重对版权内容的保护,音乐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开始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内容提供商的合法权益。例如,QQ音乐控告网易音乐、环球音乐对天天动听网易和虾米侵权发出警告、酷狗起诉网易云音乐等。
这一浪潮已经不再限于音频领域,在网络视频方面,打击盗版的浪潮正在形成。2013年11月,优酷土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十余家使网站发布了“网络视频反盗版联合行动宣言”,并对快播公司和百度公司起诉;2014年4月和12月,;11月射手网和人人影视被关闭……上述一系列行动都预示着我国打击盗版内容的决心,盗版的成本正在被拔高。
4、结语:音乐走向世界
我国音乐产业良好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公众的娱乐内容,提升个人的审美与修养,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国家地位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创作与公平合理的音乐发展环境,促进我国音乐产业不断向外输出。并且好的音乐还能够展现我国综合实力、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通过音乐增加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的认同,,为我国在人类文明和国际治理方面增加话语权。
正在经历深刻变化的音乐唱片产业链,给的音乐产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一条理顺的音乐市场,将助推的文化复兴。这方面,可以参考电影过去三十年的历程:电影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下,于80年代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但随后受到盗版电影的打击,发行渠道不畅,整个电影产业陷入困境。
但在发行渠道理顺之后,的电影市场在新千年重新崛起。2013年总票房达到30亿美金,占到全球总票房的约12分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全球电影市场获得影响力。电影产品出口逐年递增,的电影人骄傲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赢得多个世界级奖项,好莱坞大片开始不断加入元素。我们期待这一幕在的音乐产业中重现,成为向世界展示文化复兴、国家软实力的窗口和舞台。
来源:腾讯科技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音乐文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