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十九大】古韵今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之古诗词歌曲传承之路——访音乐教育学院彬教授

2022-07-24 18:23:03


中国古诗词歌曲不仅是我国传统音乐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瑰宝。,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积极提升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内容丰富,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重视、研究、继承和发扬的东西,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教授

,声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音乐家协会会员。多次荣获省部级、市厅级声乐比赛一、二等奖,如今仍活跃在歌唱舞台。学术论文发表10余篇,有多篇发表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音乐创作》、《成人教育》、《大舞台》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获奖10余项;出版专著《 歌唱艺术中的技巧与实践》1部;在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教学曲库•第八卷-中国艺术歌曲选(1996-2001)》教材中担任编委。主持完成国家级子课题研究,主持完成"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主持完成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研究;主持完成校级"科研与创新项目"研究等。荣获年度全国创新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大赛一等奖,荣获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授予"年度民族文化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曾多次荣获年度"先进教师"、"优秀教师"称号。、"优秀指导奖"。她指导学生参加美声、民族声乐比赛获奖约90余项,其中获国家级奖20余项、省部级30余奖项。近年来,在广西艺术学院成功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项目结题音乐会、师生音乐会10余场。培养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多次荣获省部级声乐比赛一、二等奖。



       

       是什么让您如此钟爱中国古诗词歌曲的?


 从小便被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耳濡目染,从那时起,生动优美、短小精辟的古诗词便催生了我对中国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在接触到声乐学习后,我发现了中国古诗词与声乐相结合的契合点,古诗词再也不是嘴上吟诵般空洞乏味,而是被生动跳跃的音符赋予了新的生命,古诗词中的情感也在演唱中得到诠释。

 



       您觉得为什么要传承中国古诗词歌曲?


中国古诗词歌曲有着之神独特的魅力,它将古典诗词美和传统音乐美巧妙的结合,表达中国特有的古典式审美观,研究不仅仅是简单的演唱,更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如今90后、00后的学生已不再像老一辈在闲时捧一本《三国演义》、一本《红楼梦》、甚至是一本古诗词,而是扎头于网络世界和交友活动中。因此,陈教授决定通过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的研究和教学,树立民族自信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度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向新生代达到传承的目的。




众所周知。您一直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与教学,在此过程中您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什么?


  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不同于外国声乐作品,其主要来源于中国古诗词,调性和曲式更多是来源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和戏曲等,中国古诗词与中国传统音乐两者一结合,诗词中的韵味便得到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我演唱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入学习的过程,学习自己民族的传统,学的更是一种文化。中国声乐的很多表现手法在古代音乐、民间歌曲、戏曲里,这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继承下来,更要运用在新的创作中。

古诗词不仅语言美,它的音律韵味、声调平仄都有声乐的内涵,要把这些灵魂深处最美的东西唱出来才能感动人。诗歌里的形象、声乐的色彩变化和各种表演方法,我把这些当成毕生的课题来研究,它们也对我后来的演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研究和演唱中国古诗词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挑战,如何演唱、如何表达、如何带领学生走进作品、诠释作品、展示作品是我一直以来的教学方向。





      我们应该如何演唱中国古诗词作品呢?


文化是相通的,当一位画家看到一首古诗词,他用一支画笔画出画面;当一位音乐家看到一首古诗词,则用美妙的曲调演绎出来。

当演唱一首中国古诗词作品时,就应如身临其境一样进行演绎。


  我研究如何演唱中国古诗词作品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地思考,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中,我们更要从本质上,也就是先从文学的角度上探究其中的内涵,再从曲调上了解其来源于哪类音乐,包含了哪些音乐元素。了解了之后,才能更好地去拿捏如何演唱好作品。除此之外,气息的控制、咬字吐词等演唱技巧也是演唱好作品的关键,要做到以情带声、身临其境,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训练。我在研究中国古诗词作品演唱方面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探索中国古诗词作品的美。





您今年举办了两场“古韵今声””——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解读、学习师生音乐会,能为我们谈谈您开这场音乐会的目的么?

  



 “唯有做到心静、神定、情定,,还得有研究、有解说、有范唱,把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更深层、更全面地展示给观众。我想要通过我的演唱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的感受到古诗词歌曲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歌曲,更多的韵味和意境。就像音乐会上我演唱的《枫桥夜泊》,诗人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我想通过演唱想让大家感受到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我认为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不仅仅是演唱,更多的是理解这首古诗词的含义,让他们清楚的了解这首作品要表达的已经才能更好的诠释作品,我希望观看我音乐会的观众通过音乐会对中国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而不简单的是聆听演唱,更多的是深度思考,在跟同学们互动中,感染、带领他们领略本民族的音乐更加喜爱本民族的音乐。同时,通过这样的研究让大家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传承我们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喜欢做的”



“古韵今声”将古诗词与声乐融为一体,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领略传统文化之美,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让传统的“古韵”通过我和同学们的“今声”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古韵今声音乐会照



在采访的最后,:“ 目前,大学生的审美取向趋于娱乐化,我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放下手机,放下电脑,捧起一本书进行学习、揣摩。有许多民间的传统文化、文学、音乐都值得我们去深度探究、去品味。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五十六个民族的风土人情,将中国古诗词歌曲融入到音乐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学习、演唱古诗词歌曲,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他们从情感上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情结,树立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将中国传统音乐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作为师范生的我们肩负着教育下一代,更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充实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在未来的教学中起到更好的传承作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欢迎师生们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759095064@qq.com

喜欢记得点赞哦~



文字:尚静云、罗淑雯

材料提供:音乐教育学院“蒲公英”记者团

文案:音乐教育学院“蒲公英”记者团

编辑:成嘉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