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禾教授做客第39期艺术大讲堂,浅谈音乐表演艺术的美学问题

2022-07-31 02:36:26




10月13日,杨易禾教授做客南科大艺术大讲堂,与同学们探讨音乐表演艺术的美学问题。杨易禾教授,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曾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浙江音乐学院二级教授。本次大讲堂中,杨教授深入浅出,介绍表演艺术的三个基本原则、音乐表演的三个阶段,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



“科技如果插上艺术的翅膀,她会腾飞。”开场前,杨教授便高度概括了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反复强调艺术教育之于科技大学,犹如羽翼般重要。科技是理性的,需要理论支撑才能发展,同样地,艺术在富于感情的同时也需要理论支撑。艺术创作和表演中,尊重原作、尊重自身、尊重听众,三者组成了音乐表演的基本美学原则。也就是说,所有艺术作品都在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每一个时代对于乐曲的理解不同,审美要求不同。



都说音乐是耳朵的盛宴,但杨教授指出,音乐在给人听觉享受的同时也给予想象力自由驰骋的空间。音乐演奏的三个阶段,由表演前阶段、登台瞬间和表演后阶段组成。表演前阶段,即练习、体味、演绎。


表演前阶段通常十分艰苦,只有经过对乐谱无数次的推敲,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义,再加上自己的理解,便能够练习充分。登台之所以被称为“瞬间”,是因为相比于台下的苦练,这个阶段时间太短暂了。但是这短短的几分钟里面,演奏者的临场发挥同样重要,因为这也是对于乐曲的再创作。正如荀慧生所讲的“曲子应有三分生”,临场发挥使得每一次演出都是不可复制的,这一定是现场演出在网络、媒体和现代科技扩张中依然如日中天的原因。表演后阶段,便是艺术家的反思和总结。杨教授说,“实现自我超越,使每一位艺术家最大的梦想。”因为艺术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能够打动人心,给人启迪,表达情感,阐述哲理,便是艺术的价值了。



一场颇具理论性的讲座结束了,同学们也都带着思考提出了近乎专业的问题:如何看待国内“业余”考级?如何懂得创造音乐?在净谱没有过多标记的情况下,如何评价后人的不同演绎?现代电子音乐发展快速,如何影响“人”在二度创作中的去向?



杨教授说,“业余”是一种很好的状态,垂钓者一定比渔夫惬意。业余考级,不需要功利,纯粹出于热爱。艺术尊重再创作,但是有“度”,且以“人”的思想为核心。要把握一个可塑的范围,掌握三个原则,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挥。


无论如何,直觉和想象是乐谱演奏的关键,科技也是如此。


最后,同学们与杨教授合影留念。

文 / 李如璇





艺术|Art

一键关注



大家在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