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演奏的张力

2021-11-10 21:49:08


浅谈音乐演奏的张力


引言  音乐演奏的张力是在对一部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时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所表现出来的深度、强度、速度,以及它负载的思想,情感的程度,对于音乐作品所要传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张力是作曲家以符号的方式所记录的,这里只从演奏的角度作如下简单的分析。


“张力”是个自然科学概念,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辞海》),“张力同拉力,是物体所承受的拉拽的力。”(《现代汉语词典》)。


张力与强弱  


强弱是声音由耳神经处传输到大脑中枢神经中心,从而让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强弱变化交替的幅度和频率会让人处于完全不同的接受状态,比如平滑的音乐可以让人入睡,可以在一般的环境下欣赏,而强弱变化的幅度很大,交替的频率频繁,就必须让人用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心理准备来接受。强弱之间的变化是对于音乐张力的一般认识,也是最初的认识,最直观的认识,强就像张开胸怀迎接大海的拥抱,就像千军万马在面前驰骋,弱就像泉流的滴滴轻响,就像爱人在耳畔的句句倾诉,使人在强的激动后,通过弱的舒缓再一次迎接下一个激动,从而一直处在期待的过程中。在对乐曲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强弱之间的交替进行是能够互为参照,互为铺垫的,常常人们认为弱——强的进行时动力的,强——弱的进行是收缩于静止的。事实上,强弱之间无论怎样变化,蕴涵在其中的动力性是一直存在的。中国人常说“物极必反”,是说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反方向转化。强和弱之间的关系也正如此,弱孕育着强的出现,而强则昭示着弱的来临,两者相互转换,其转换过程又纷繁复杂,弱——渐强——强——渐弱——弱,强——渐弱,弱——渐强——弱等等,循环往复,形成严肃音乐的独特魅力。


 张力与快慢

 

快和慢在小的作品中常常是单独存在的,快速的作品让人感到兴奋,通常表现出活跃的气氛,慢的作品表现为深沉或有抒情性的。但两者在大的作品中总是兼而有之,无论小的还是大的作品,内在的连接充分与否即表现为张力。由于快速的进行中并不是每个音都是建构音乐旋律的主体,其进行总在骨干音中加插了大量的外音、衬音,因而快速的张力表现通常是线条式的,把个体快速连接的音符通过线条有机地贯穿,形成以乐句相互衔接构成音乐的整体。也就是我们在聆听一部音乐作品时所感到的一气呵成。无张力的表现为音符与音符或是节拍与节拍的连接,把最小的音乐元素没有主次意识的连接起来,使人感到繁杂且无条理,这是实际演奏中很大的弊端。慢的作品由于音符相对较少,音的运动方向则成为张力的主要表现,渐强、渐弱,平直的进行都会产生音乐的发展运动,如何把这些手段合理地安排到音乐的进行中,使音乐始终保持充分的行进动力则成为音乐张力表现的关键。在大的作品中由于快慢是交替出现的,除了把快和慢本身所要表现的张力表现充分,它们之间的衔接和相互铺垫也是非常重要的。充满张力的慢和充满张力的快共同构成充满动力的音乐整体。


再说快慢  


快和慢本身是乐谱所给予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速度,这是演奏者需要去遵从的,无根据地改变速度是音乐法则所不能允许的。对音乐快与慢的把握是二度创作中分析到实践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意识,从心理学上讲,意识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也就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自觉反映,当我们演奏快速的乐段时,在节奏准确的前提下,应该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演奏意识,例如在表现紧张的情绪时,我们应该把意识放在音乐行进速度的前面,使音乐的进行始终处于一种被掌控的状态,表现为一种收束感;而在表现愉快的情绪时,我们应该把意识放在音乐行进速度的后面,表现为开放感。当演奏慢速的乐段时,同样在节奏准确的前提下,我们也要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来调整自己的演奏意识,例如在表现较为抒情的情绪时,我们应该把意识放在音乐行进速度的后面,使音乐的进行舒缓、从容;在表现激动的情绪时,我们则应该把意识放在音乐行进速度的前面,使意识拖拽音乐,从而产生更加充分的发展动力。物质在意识的辩证关系这样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乐谱本身作为物质的存在是演奏者所无法改变的,但是演奏者的主观能动性却能够赋予音乐作品以灵魂。


张力与刚柔  


刚柔的概念好像是东方人所特有的,被广泛应用在武术、舞蹈、美术、棋类以及商业活动等方方面面。刚和柔的概念来自《周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又说“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指占卦中的柔爻与刚爻,我们借用刚柔在音乐中是自古就有的,现在在诠释音乐时我们理解为柔和与刚强。在西方音乐中,常常用“Adagio柔板,conforza有力地”这样一些很具体的词语来说明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但在欣赏西方音乐时我们却能够感受到与表面化的说明有着丝丝联系的复杂的内在因素,然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这种相通的感受我们却运用得更加复杂。西方音乐能够用类似的感受来诠释乐段,而中国音乐则能用它来诠释乐汇甚至于个体音符。应该说,音乐中的刚柔是建立在精神层面上的,与前面谈到的意识是分不开的。它不单纯的等同于强弱和力度的大小,它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把音乐的各种元素包容其中。弱时坚定有力,强时饱含深情,这是强弱和力度的大小所无法简单的表现出来的。“刚柔并济”的表现方式则是更加复杂,可以作为单独的课题来研究,这里略去。柔和与刚强的理解也只能解释字面的意思,却不能道出这其中的深层含义,见仁见智,把握刚柔在演奏中的合理运用将使音乐这一人类惟一共通的情感语言更加丰富。


张力与动静  


音乐的风格多样,所表现音乐内容更是千差万别。何为动静,“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出自《孙子兵法》),比如在演奏快速乐段的伴奏支体时,后半拍是经常碰到的,我们常感到准确的后半拍缺乏动感,正确的方式是向后移动1/7~1/8拍的时值,这样与旋律形成既相容又不同的交错叠置的状态下,使听到的效果更加活跃;又比如在演奏慢速乐段的大三连音时,光有准确也是不够的,随着旋律的上下起伏,前舍后延,三连音也应该随着律动加以变化。使旋律好像行走在鹅卵石的上面,无拘无束,尽情抒发。音乐的静态表现也同样重要。当聆听一段悠远且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时,是有可能把每一个听者的神经都汇集到音乐中来,让其走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甚至气息都会与音乐的律动相和。动和静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快和慢,其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也会共同存在。比如慢板的连续六连音所表现的奔流的河水;快板的连续同音组重复所表现出的雕塑式的造型,都可以说明两者的内在联系。动静相宜,如何把两者有机结合,使其更能充分展示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是每个演奏者都应该用心理解的。


张力与认知水平  


对于张力的理解,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一个演奏者的认识不尽相同,但是如果把个体的理解汇集在一起是能够划分出层面的。而每一个层面的个体对于相同问题的认识又会有相对的认同感。努力加强个人的认知能力,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对于理解音乐各个元素的功能作用和内在联系,把握演奏过程中对音乐形象的刻画和描述是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张力借用在音乐里由来已久,它既能够宏观概括,也能够细致描绘,从音乐作品的全部到每一个小节,每一个乐句,让人感到张力无处不在。它可能等同于大气、宽广、强烈、甚至夸张,但又与他们出入很大,很有点看不见抓不着的意味。张力能够把人的思想带入它所设计好的轨迹,进而驾驭人的情感。张力首先是乐曲所给予的,作曲者通过对旋律的设计,对和声的构建,对乐器的配置到对音乐表现符号的安排形成张力的基础。演奏者则是要对乐曲认真的分析,深刻的理解到准确的把握,从而把音乐作品真实而生动的再现。在对待张力这一问题时,强弱、快慢、刚柔、动静以上我们试分析的几个因素常常是交织共存的,比如一般旋律可能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哲学上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对解决音乐张力这一问题我们也应以此为出发点,这样才能够全面而准确地诠释音乐作品。强弱有度,快慢和谐,刚柔并济,动静相宜,从而形成音乐的一种特殊的美。

点击关注,欢迎分享!欢迎留言,经典入选!每天精彩!下方二维码请长按、识别,加关注哦!管乐飞扬在这里与您不见不散。

声明:音频视频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仅作分享,请勿商用,否则一切后果与本平台无关!相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