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在钢琴演奏中都很注意技巧的训练,为了达到一定程度的演奏技巧,她们平时大量练习一些作品,如《哈农指法练习》、《车尔尼钢琴教学系列》、《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莫什科夫斯基钢琴技巧练习曲15首》、《克列门蒂钢琴练习曲29首》、《肖邦练习曲12首》等,以锻炼手指的灵活度。这些针对性的练习对演奏技巧的提高的确有很大帮助,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有好的演奏技巧就自然能将作品表现好。殊不知,好的演奏技巧其实只是表现作品内容的一个先决因素,并非全部。纵观20世纪伟大的钢琴大师,如里赫特、霍洛维兹、怪杰古尔德等,无一不是奉行感情与理智相统一的美学原则。优秀的钢琴演奏家除了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技术)外,更重要的还需要有音乐的表现力。一个优秀钢琴表演艺术家的特点,就是要在表演过程中时刻把演奏热情与镇静的、深思熟虑的自我控制结合起来。这样的演奏才能体现高度和谐的统一和真与美的交融。
因而,演奏之前,演奏者深入、透彻地全面分析理解音乐作品是获得音乐表现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超演奏技巧来表现作品的意蕴和内涵,这样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品中体现的“本我”。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来钢琴教学经验谈谈怎样引导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对作品进行分析。
一、从文化层面上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
所谓文化层面分析,指的是钢琴教师在演奏前运用大量的音乐文献,引导学生结合作曲家的创作背景、生平、经历等多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用形象化的语言对作品音乐表现进行描绘,分析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情感内容方面,分析与作品有关的人文资料。
如:学生在弹奏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革命)之前,老师要引导他们了解肖邦的生平和这首钢琴曲的创作背景,即:1830年11月,正当肖邦离开祖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爆发了震动波兰的华沙革命。
Evgeny Kissin演奏的肖邦《革命练习曲》
,心情非常激动。他恨不得马上起程回国,和祖国的人民一起参加战斗。正如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所说:“……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第二年9月,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噩耗传来,当时正赴西欧的途中肖邦几乎到了狂的地步。他在日记中写道:“啊!上帝,你还在吗?你存在,却不给他们以报应!莫斯科的罪行你认为还不够么?或者你自己就是一个莫斯科鬼子!……我在这里赤手空拳,丝毫不能出力,只是唉声叹气,在钢琴上吐露我的痛苦。”肖邦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灌注在音乐中,才写出了这首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的著名的练习曲。该曲的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体现出来的。从不协调的属九和弦开始,引出了一连串汹涌澎湃的十六分音符。音乐出现得十分突然,它好像是肖邦内心感情的总爆发。除表现肖邦内心的愤慨和焦虑之外,还包含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它仿佛是愤怒中的抗争,痛苦中的挣扎和对革命胜利的信念。
又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曲《夕阳箫鼓》时,教师以中国艺术文化审美观念为基础,指出该作品体现了民族特有的风格, 展示了空、高、远、静的意境。
在虚与实之间强调虚,在远与近之间强调远,在浓与淡之间强调淡,在动与静之间强调静。该曲的第4-5小节右手的下行装饰音,钢琴模仿箫的音色,因此,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也要注意到“远、虚、淡、静”这四个字,演奏时要使钢琴演奏的技巧与作品意蕴表达达到地充分融合。以上述二曲为例,因此,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搜集作曲家与作品的相关资料,让自己对作曲家与作品的全面性认识与独到见解相结合,这样才能在演奏中够淋漓尽致地表达作曲家的“本意”和作品的意蕴。通过文化层面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作曲家对音乐作品的内容、风格、内涵与情感的表达。
二、谱面与细节分析
钢琴演奏中的作品分析与通常的单纯的曲式分析有着很大的区别,通常的曲式分析仅仅依靠谱面来进行,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演奏过程中的作品分析目的是充分地展示作品,这种分析过程带有很大的即兴性和弹性,如果按照通常的曲式分析,仅仅依靠谱面来进行分析的话,会对作品的音乐表现力有着很大的束缚。所以,在演奏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曲式分析知识灵活地运用,切勿机械死板,要最大地发挥自己对谱面的感性认识。笔者认为分析的程序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首先,从宏观结构上了解整首乐曲的结构,再对乐曲中的段落进行划分,注意主题、织体与调式调性的变化。其次,在分析一段以上的乐曲时,要从调式、调性上分析乐曲的每乐句的细致变化之处,要把这些乐曲曲式的不同变化之处和作曲家的生平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分析。
所谓技术细节方面的分析,就是通过对作品的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风格、织体和音色的分析,对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把握。
节奏在音乐上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是音乐的骨架,它是用乐句和乐音的强弱长短来对音乐作品进行有序的组织。因此,节奏是我们分析作品当中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分析作品时,一般要了解该乐曲使用了哪几种节奏模式和典型音型,并且要在数量上把握它们,同时还要结合节拍与动机来进行分析。如我们在分析同是四三拍的圆舞曲和波兰玛祖卡舞曲时,要注意它的节奏音型的固定模式的异同(圆舞曲重音在第一拍突出,而波兰玛祖卡舞曲则强调第二拍的切分附点节奏)。同样,在许多风格不同的奏鸣曲与同一首奏鸣曲不同的乐章当中,节奏节拍的差异对作品风格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在速度方面,一般有音乐常识的人都知道,欢快活泼、激动热情、鼓舞人心、奋勇向前的情绪总是与较快的速度联系,而慢速的乐曲总能使人产生忧伤、抒情的感情。当然,在大多数作品的乐句当中会有速度的表情记号,但高超的演奏家在演奏时总不能仅仅局限于谱面的术语记号而机械呆板地诠释作品的内涵,总会结合作品的整体风格有一定程度的二度创造性发挥。如,在演奏中的《六月——船歌》(柴可夫斯基《四季》)里的第二部分(第33-53小节)中,我们可以根据“Allegro giocoso”(高兴,快乐地)和“Poco piu mosso”(稍微更快一些的速度)的提示,知道在弹奏时此部分时要有活泼欢快的情绪,但是我们还需要在演奏时表现出该作品欢乐中透露出忧伤的一个整体情感基调。
在力度方面,力度是作曲家平衡音乐语言,表达和整体曲式结构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演奏时我们不能仅仅根据“p”( 弱)、“f”(强)的术语记号刻板地演奏,而是依据乐句前后的语气关系来处理。如:在弹奏练习曲作品op.10 No.5(肖邦),在作品结尾几小节的情绪高潮部分(连续的双手八度下行式音阶式级进之后转入琶音式和弦),在演奏时要根据旋律的整体走向,适当地处理两种力度,不能单一地用强音表现。
在风格上,风格包括作品节奏风格、和声风格与旋律风格。每个作曲家不同的作品与同一个作曲家不同的作品都会有不同的风格。力求体现作品风格的多样化是多数作曲家的毕生追求。忠实还原每首作品的风格对于演奏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结构的内部分析,风格分析乃是对作品外部的再现。节奏风格体现在乐谱中就是特定音型与节奏型的组合,这种特定音型与节奏型与个人、时代、民族与地方风格有很大关联;西方有代表性的和声风格有16世纪的“调式”或“对位法”、18世纪的“大小调和声”、19世纪的“民族调式风格”和声与20世纪“非调性”、“现代”和声。除此主流风格外,个别作曲家还会形成自己个性独特的和声风格。如: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就是一首典型的爵士乐风格作品,就是采用美国土著音乐布鲁斯为基础;旋律是最能直接表现作品情感的要素。同一位作曲家会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或隐或现地展现他独特的旋律风格,这是每位钢琴演奏者需要关注的,要通过大量的长时间的演奏同一个作曲家作品去体会与感悟。如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常采用高度五声化的旋律动机与丰富多样的和声调性来展现他的独特的旋律风格。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通过不懈努力把握各种高难度的演奏技术,还要通过长期的演奏实践,把握作品的细节,感悟与领会作品的深邃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作品的风格。
*《艺苑》 , 2012年;往期精选:1、演奏钢琴复调作品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练习方法;2、钢琴力度历史流变研究(上)丨这种力度层次的变化、力量的收放和强弱的增减,正是对人类生命律动的陈述,也是对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3、钢琴力度历史流变研究(下)丨近现代钢琴键盘乐器演奏方法的力度考丨如歌的弹奏方法丨手指学派与重量弹奏法丨纤巧弹奏法丨打击乐弹奏法;4、巴洛克时期钢琴艺术风格的几大特色丨节奏严谨平稳、律动周而复始;5、布朗宁谈钢琴演奏丨当今钢琴学生们的问题所在丨体型和体重与钢琴技术的关系丨不要把钢琴踏板当汽车变速器丨钢琴家应学会不用踏板演奏巴赫;6、加布里洛维奇谈钢琴演奏的触键问题丨“只有一种真正的触键方法,那就是通过学生的听觉意识。” 7、演奏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八点要求丨弹好巴赫关键是掌握好其作品风格;8、要避免一切炫耀技术的演奏风格丨论莫扎特的钢琴演奏风格与要点;9、周广仁谈钢琴演奏风格问题丨音乐风格把握得错误,比弹错音还要严重丨要把风格概念引入钢琴教学,使它获得与技术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10、精炼的钢琴演奏发展史丨每个杰出钢琴家都有自己的演奏特点和方法丨巴赫丨莫扎特丨克莱门第丨贝多芬丨李斯特丨勃拉姆斯丨德彪西丨巴托克;11、周广仁:“我们所说的钢琴基础究竟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内容?” 12、周广仁丨“正是这种观点造成了许多人弹琴手臂紧张。” 13、”人们能够给演奏者的唯一劝告是:在盲从依从不适当的标记和过于自由地偏离作曲家的明显意图间,寻找一种巧妙的平衡。” 14、穆里娜教授谈演奏丨如何使弹奏的时间长而不累?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音乐文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