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音乐分析与器乐演奏相结合(三)
☝加入我们 | FOLLOW US
和万千钢琴老师共同关注!
没恋爱就不能弹好肖邦么?
——来自95年困惑的郎朗
没失恋就弹不好肖邦么?
——来自12年被大师赶下台的学生
从没打过炮,谁能教我打好“花丛中的大炮”?
——来自从小苦练童子功的琴童独白
我TM一汉族的,该怎么理解肖邦作品的民族情绪?
——来自广大汉族琴童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曲,纪念我死去的爱情。
——来自2005年11月·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
*由阿图尔·鲁宾斯坦演奏,
是杨老师认为最好的诠释版本之一
如何将音乐分析与器乐演奏相结合(三)
本文内容整理于2017.04.13
微信大群公益讲座系列
主讲老师:杨子乐
在正式进入今晚的讲题之前,
先和大家科普一些基础:功能性和声
它是以大、小调性为依据, 建立在: - 主功能和声 - 属功能和声 - 下属功能和声 三大功能体系的和声进行
若要让音乐产生 行进的感觉, 需要用到 功能性和声 (虽然这是19世纪才引进的词汇,然而老早之前的西方作曲家,已经意识到这个)
主功能和声 → 下属功能和声 → 属功能和声 → 主功能和声
典型的例子有: I(主和弦)→ IV(下属和弦)→ V(属和弦)→ I(主和弦)
只有理解到这个(功能性和声),
方能理解不同级别和弦的进行,代表的功能、和声进行、音乐行进的意义。
试问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盛行哪一主义运动?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乐派,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 百度百科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浪漫主义乐派的作品,听起来悦耳动听的不行, 可是从音乐分析学角度而言,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分析起来却具有相当的难度。
究竟浪漫主义的「浪漫」, 如何体现与乐音上?
与其前身的古典主义,又有着什么不同?
若是从钢琴音乐的兴起去切入:
1. 由于钢琴的制造日趋成熟,弹下一个音之后,单音延音的效果更理想(钢琴前身的羽管键琴、大键琴的延音效果都很差)
2. 由于钢琴的制作越来越精良,共鸣效果越来越好,开始能于大型音乐厅作为独奏项目。而独奏在乐曲速度上的把握,能更自由(试想,一大帮人合奏,要做渐快渐慢,是有相当的难度)如:弹性速度(Rubato),在浪漫主义时期 以前的作品中,确实很少见
3. 不协和音的使用,使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和声色彩,越来越丰富多样。
然而,就算是清楚知道以上的知识点,好像对于演奏,除了在速度上可作调整以外,却没什么实质意义?
窃以为,和声 - 是西方调性音乐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没有之一。
缺少了「和声分析」的「音乐分析」, 恐怕没法理性的去认识音乐。
言归正传, 分析谱例:
肖邦的一首晚期作品 玛祖卡Op.68 No.4 (1-8小节)做和声、以及音乐分析
要分析调性音乐作品的和弦, 必先判断乐曲调性
四个降号的调号,两种调性定义的可能: bA 大调; f小调
在我过去的线上公开课有提到,「判断调性更多是从乐曲开始的地方入手」
因为(调性音乐)乐曲的开头,一般是尽快展示调性主和弦,或是至少是属和弦
第一小节展示的和弦: 是 F bA C (低音 bA)
正是 f 小调 主和弦(第一转位)
第二小节,第二拍点呢?
G + 还原B + 还原D + F
GBDF,大小七和弦(属七和弦)的结构
还原B、还原D是f小调的调性外音,
我们很有理由相信,它是调性外和弦。
但是问题来了,
乐曲的和声走向, 是否到达了咱们预期的“GBDF 的解决 → CEG” 和弦?
有到了 CEG 么?并没有
它反而到了一个 G + 还原B + 降D + F 的和弦(第二小节 第三拍点)
G - B♮ - D♭ - F
这个是什么和弦 —— 法国增六和弦
为什么呢? 因为 还原B - 降D = 减三度的音程关系
所有(三度)和弦的叠置方式, 均是以大三度+与小三度叠置
不带 减三度的(遇到减三度的音程,须转位成增六度以重新计算和弦结构)
当然, 如用 爵士和弦标记法
是可以标记为:
说回那个 GBDF 和弦, 它的调性定义?和声功能?
虽然它有着 属七和弦(大小七和弦)的结构,
然而它并没有体现这个 V7/V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 副属和弦 的解决, 必定解决到 调性和弦 (例:V7/V → V)
这情况下,只有解决到调性的V(C + E + G),
在那之前的 G + 还原B + 还原D + F 那个 V7/V 的定义,方才成立
所以说, 和声分析,若是只会用罗马数字分析法,
到了如上第二小节,就会卡壳了
罗马数字分析法,不是无敌的
同理,用“T,D,S”的标记法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
对于类似这样的和声分析,
我的做法是,先尝试以爵士和弦标记法去标记
如上图所示, 所有的和弦,都标记(爵士和弦)好了
但是标记完和声之后, 是否就此打住?
没有想到声部的连接,没找到和声的张力与解决
对实际的演奏还是毫无帮助。
若把理论、与演奏分离, 是为死乐理、死理论
那实际演奏上, 可以注意哪些部分呢?
请看下方谱例左手低音的声部连接:
低音下行半音级进
此外, 由于这个(第二小节,第二拍点:GBDF 大小七和弦)
具有张力、冲突感的三全音音程 (B ↹ F:三全音) 没有得到解决;
反之,这个三全音音程组合, 是下行半音(平行)级进
还原B ↹ 还原F;
bB ↹ bF;
还原A ↹ bE;
bA ↹ 还原D;
如是者, 这个不解决的(三全音)和声张力、冲突感 就一直保持下去
是为调性的锁定、音乐情绪的锁定
音乐情绪的锁定,其中一个实行的手段,来自于调性的锁定(因为中间的进行,出现了那么多的变化音,调性都是很不清楚的)
对于演奏这部作品,又有何关系?
1. 由于前几小节的调性不清楚, 那就要考虑在肖邦以前的作品(以莫扎特、海顿的键盘作品为例)
为什么演奏莫扎特、海顿的多数键盘作品,
大师们总是强调一个名词 - 「颗粒感」
因为它们的调性清楚,和声易于分析,
如何具体表达这个「清楚」于乐音上?
音色干脆利索、轮廓鲜明的乐句划分、符合五度圈关系的和声进行。
那么,要演奏像这个调性不甚清楚的片段,
反其道而行之即可——
踏板不妨加一点; 另外手指连奏需更加的注意
不就更容易把「不清楚」、「朦胧」的音乐情绪,展现出来了?
*19世纪法国埃拉尔钢琴
2. 到了肖邦的时期,由于键盘乐器工艺的提高、当时人们音乐素养的提高、审美的改变、自由的思想
乐器制造工艺提高了,单音的延长、延音踏板的发明与进步,使钢琴的「连奏」演奏法成为可能。
因为器乐上更多演奏法的可能、表达的音乐情绪更到位,
导致了人们审美的改变,更加喜欢上当时新款钢琴的「连奏」,
当时的键盘作品多了许多
如“legato”(连奏);“Cantabile” (如歌唱般的);“Dolce” (甜美的);
以上的演奏指示,无一不是与「连奏」的演奏法相关。
由于更多的连奏可能, 使更多的作曲家作新的音乐设计尝试,
比如, 使调性和声以外,加上更多的和声色彩
调性和弦的进行越多,更和谐、乐曲的情绪更平稳,调性维持越强;
反之,调性外和弦的进行越多,表现力越丰富,意味着色彩变化,增强戏剧性。
所以,调性的保持、稳定的保持 与 丰富的音乐色彩、提高表现力
是处于一个无可避免的对立状态。
处于调性音乐世界的作曲家们,总是在两者之间作平衡、取舍。
调性强,则音乐色彩弱。
反之,色彩丰富,则调性的维持变弱。
作曲家们既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太无趣(调性和声多)同样也担心和声色彩过于「丰富」,让听众抓不到「乐曲的重点」,音乐没法于听众沟通(调性外和声多)
那么,肖邦的这首作品,如何体现「自由」二字?
就是 放弃追求 和声的解决。 或至少是 延迟和声的解决
在德奥传来的调性音乐(古典主义) 总是追求极致的控制、平衡,所以这才有了清楚的调性、乐句
而在德奥音乐,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即「不协和的音程、和声,是需要解决到 协和的音程(和声)」
让当时的新贵「中产阶级」(说穿了就是文化底蕴不足的暴发户们)很容易就能听懂的音乐。
所谓「自由」的精神,便是逐渐摆脱 旧有思维的 束缚,然后以「自我的、独立的眼光去 观察、审视与 验证」 「自由」于音乐的其中之一的体现, 就是 不协和音的不解决。
然而,如何使音乐的调性处于tonal ambiguity(调性不明确)的情况下? 仍然有「进行」的动力?
1. 低音半音下行级进
2. 三全音平行下行级进
使音乐的张力得以保持, 张力一天不消除,音乐继续行进的动力便得以保持。
有听过一个说法是:
「双鱼座的肖邦,充满诗意风格,音乐暗香弥漫,是他拂袖之处带不走的忧郁和感伤。他的旋律,在琴键上一连串的滑落,如同剔透的泪滴,凋零在雪色的凡间」
对于以上的说法, 大家认为如何?
意境很深远,是不是?
与此同时,还有:
「白羊座的巴赫」、「金牛座的勃拉姆斯」系列, 不一而足。
是否即是说,那样的和声处理方式(半音下行级进;七和弦、三全音不解决),是肖邦独有的细腻表现喽?
半音下行级进(chromatic descending tetrachord)的和声进行,
早在蒙特威尔第的年代就有了、 巴赫、莫扎特…
由于类似的谱例实在太多, 我随便举一个
咱们来看看「双子座的瓦格纳」系列之:
《黎恩济》歌剧 - 序曲(346-352小节)
PS:《黎恩济》的首次公演年份是1842年,比肖邦创作那首玛祖卡还早了几年
咱们听听这个缩编和声:
所以说, 这个(半音下行级进;七和弦、三全音不解决)音乐处理,
正是西方调性音乐的很重要写作手段。 并非 浪漫乐派所发明、也并非肖邦独有的处理方式。
这恐怕与 星座之玄学 难以扯上关系。
「双子座的瓦格纳,充满诗意风格,音乐暗香弥漫,是他拂袖之处带不走的忧郁和感伤。他的旋律,在琴键上一连串的滑落,如同剔透的泪滴,凋零在雪色的凡间」
「巨蟹座的马勒,充满诗意风格,音乐暗香弥漫,是他拂袖之处带不走的忧郁和感伤。他的旋律,在琴键上一连串的滑落,如同剔透的泪滴,凋零在雪色的凡间」
「XX座的赵钱孙,充满诗意风格,音乐暗香弥漫,是他拂袖之处带不走的忧郁和感伤。他的旋律,在琴键上一连串的滑落,如同剔透的泪滴,凋零在雪色的凡间」
以玄学解释音乐, 窃以为, 扯淡之极。
可惜音乐远比星星复杂,身在其中换做谁都无法自拔
一肚子的情怀改怎么去表达,45°仰望星空寻求解答
没准还能治治颈椎病(不好意思小编跳台了 正经脸.JPG)
我们回到谱例分析:
实际上,肖邦(1-8小节)把这些调性不清楚的和弦捏合起来, 说穿了,就是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
(寻常路是什么?I → viiº6 → I6〖小调:i → viiº6 → i6〗)
这个组合:实则上是展示一个「大型的主和弦」
这么说,有何根据?
因为这个片段, 没有达成过 任何的离调转调
很多的和声进行, 都是「非功能性」
一个「大型的I 和弦」 为啥不直接点? 简单点呢?
一个V → I 和弦,不就解决了?
举个简单例子:
「我爱你」是一个简单的句子,对不对?
「我是真的真的真的很爱你」 ,
不就是「我爱你」的林肯加长版了么?
在此,我引用一个知识点
调性变和弦
还是原调的功能和弦, 只是多了些「变」化音
比如是第二小节的第二拍点:
变化了的II7。
第三小节第二拍点:
bII7 那不勒斯七和弦(大小七和弦结构)
我们来对比以下三个和声进行的组合
1. 小调的 i → iv → V → i
2. 小调的 i → iiº6 → V → i
3. 小调的 i → bII6 → V → i
因为 iv,iiº6,与 bII6 它们的音高相似, 造成它们「功能性」的相似。
(虽然三个的音响效果, 有那么一点点不同)
如是者, 就有了以下的罗马数字标记法分析:
虽说「这个片段的调性不甚清楚」,然而肖邦的所有作品,
与无调性音乐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就是(肖邦)分乐句的地方,还是会出现和声解决。
好了,然后咱们对比下
第二小节第二拍点的和弦 与 第七小节第二拍点的和弦
这个II7,与第七小节的 viiº65
因为它们的音高相似, 造成「功能性」相似
鉴于各位基本能接受和弦外音(经过音、辅助音 之类)的概念,
那么, 「经过和弦」、 「辅助和弦」又能否接受呢?
所谓 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要想把音乐分析做的精准,chord-by-chord 的和声分析必不可少,
否则无法做到「有机结构」的拆解(有机者,音乐之细胞是也)
从第二小节开始,到第七小节,
可看成是: 一个超级大型的「下属功能」(ii)和弦。
(或可看成一个 大型的 viiº65,属功能和弦)
位于中间的,全是「经过的和弦」
在此,引申出另一个浪漫主义的核心思想 –
- attaining the unattainable(追寻那些抓不到的)
- longing and yearning(对永远的憧憬与向往)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和声解决), 还珍惜不?
网上有一段子吐槽韩剧:
剧中男女主角终于定情了、接吻了
按理说,下一步就要「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
这时候会发生什么?
必须车祸、绝症、失忆 ABC套餐三选一(或全都有)啊!
要不然,剧情如何能「拖」下去?
那实际演奏上,怎样能把这个体现?
由于第七→第八小节 的调性是清楚的,
我会建议:
1. 把速度稍微放慢点弹奏, 然后到第八小节第二拍点后,随即回到原速。(因为下一乐句只是1-8小节的主题变奏)这样的话,听众多少能抓到一些重点(把和声解决稍微突出,从速度上的突出)
2. (2-7小节)手指连奏、以及踏板的处理: 由于那里的调性不清楚, 想要表达出这个「不清楚」, 必须弹的非常的「连」, 加踏板,让音乐情绪变的「朦胧」
3. 另外, 如加上申克分析法去分析这个片段, 可以考虑把这个片段的调性结构音突出。
中间片段的切分踏板,使这个「不清楚」得以展现;
第一、第九小节(后面的片段没印出来)的节奏踏板, 起到「以增加共鸣效果为主且区分乐句」的作用。
结 语
「弹好听一点」、
「有感情的演奏」、
「弹的再投入一点」,
以上的的教学用语,听着就很抽象,
可是老师们上课,又不得不在课堂里说,
这是否很矛盾?
然而,单凭感性认知,
「好听点」是该怎么弹才好听?
「弹清晰」是该突出哪些部分才能使音乐清晰?
有见及此,我一再强调
音乐分析,是理性上认识音乐的唯一途径。
而和声分析,正是学好音乐分析的基础。
希望以后各位能更重视和声的学习(教学),
从而让自身的演奏、针对音乐处理的教学,更经得起推敲。
预报名 上海站
收 费 标 准
¥2980/人 三天
五人同行 ¥2780/人
课 程 内 容
第一题(数字低音:15分)
第二题(钢琴曲写作:15分)
很多考生,遇上这题都素手无策,
若随随便便完成,分数自然极低。
皆因以上两题,遍布着各种「密码」。
「密码」实则为 模仿模进、离调转调、各种和声解决。
若成功解码,要拿满分,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三题(旋律写作:20分)
要写好这一题,解构旋律开头的(约)两小节是关键。
动机的延续、乐曲结构的展示、合理的和声进行。
有了这些,曲子想写得不好听都难。
第四题、第五题(综合题: 25+25 = 50分)
准确的和声分析、熟悉移调乐器,
各种音乐技巧的使用、音乐术语,
取得40多分(此两题满分合共50)没有压力。
课 程 时 间
2017年6月 最后一周
(共计三天)
上午9点 – 中午12点30分
下午2点 – 下午5点30分
DAY1/ 和声学基础、数字低音、无伴奏器乐旋律写作
DAY2/ 数字低音、钢琴曲写作
DAY3/ 综合题、完整考级题目攻略
其 它
报名后通知具体上课地点;
以报名缴费先后顺序安排座位;
课程附带讲义资料;
限额60人,即日起额满截止报名;
具体可与任一“钢琴技术研究所”管理员取得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缴费连接
主讲老师
杨子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络音乐文化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