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中国》:用音乐传承文化,用文化见证未来

2022-07-07 21:33:22

近来,电视综艺有个现象一直挺让人关注的,那就是传统文化类节目复苏和回暖。这是继前几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走红后,文化类节目迎来的第二春。


笔者最近也在关注这第二春的形成和发展,这个第二春基本上以《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这样的语言类节目矩阵为头炮,也有走差异化路径的,比如《耳畔中国》,将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歌借助综艺节目进行传播和传承。


在综艺类文化节目日渐火爆的当下,《耳畔中国》不仅为文化类节目开拓了新的传播领域,同时又利用竞技的形式将民歌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播和推广,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树立了新的标杆。


专业精神挖掘民歌 打造文化传承平台


《耳畔中国》由著名音乐总监捞仔发起,蔡国庆担任“耳畔召集人”,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歌唱家雷佳担任评委,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郦波教授则为大家讲解参赛民歌的来源出处和背后的文化知识和有趣的渊源。



这种组合一方面保证了音乐制作和呈现上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保证了歌曲评审的专业性,更挖掘了歌曲背后的文化意义承载,让观众不仅停留在听到好听的音乐,还更深地了解到音乐从何而来以及音乐深层的文化含义。


歌唱相比于文字是更容易被传播的方式,所以以歌唱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也是一直以来民歌颇受欢迎和重视的原因。但在各种歌曲类型层出不穷的当下,如何将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民歌进行发扬光大是每个歌者的责任,《耳畔中国》恰逢其时地为歌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成为歌唱界在传统文化传承上最有力的平台。


别说民歌“高冷” 小巷也能觅佳音


《耳畔中国》的定位是大型中国风竞唱节目,但是在《耳畔中国》的舞台上,却可以看到很多多样化的选手。



阎维文在专访时也曾说:“虽然我们说是弘扬民族唱法,传承中国民歌,但是我们并没有限制你是什么唱法,其实不管你什么唱法,流行唱法也好民族唱法也好,只要是唱中国民歌,我们这个舞台就是敞开的,没有门槛,大家都可以来参加。”《耳畔中国》意在以竞唱的形式扩大民歌的影响力,挖掘民歌优秀的传承人。


所以,在《耳畔中国》的舞台上,观众们不仅可以听到专业的学院派的合乎技法规矩的唱法,也可以听到融合了流行曲调进行革新的唱法,更可以听到不经专业培训纯粹原汁原味的嗓音。比如学院派的龚爽,原生派的傲日其愣,都很有代表性。


龚爽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她专业成绩优秀,多次获得大型音乐竞赛的冠军,并于2015年获得国家级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民族组金奖。可以说,她已经是中国民族唱法青年歌手一代非常出名的人物,此次她来到《耳畔中国》的舞台,用她自己的话说:“正是因为我拿了业界最权威的比赛的金奖,我的肩上就更加多了一份把中国民歌传承下去的责任。”这才是一个有担当的歌者应有的传承态度,这也才是《耳畔中国》这个节目最核心的意义所在。



龚爽不辜负自己青年歌唱家的定位,在初选时即以一首《我的祖国》震慑全场,她用一种全新的演唱方式演唱这样一首几乎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大胆突破了原歌曲的呐喊式唱法,而以一种更加从容不迫的节奏演绎出了当下中国的从容强大。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浸染了浑厚历史的积淀才能吐出自信扎实的气息,龚爽用《我的祖国》完美诠释了这一民族魂。


(龚爽视频)


初选以辽阔豪迈毫无悬念地晋级,突围赛中她却将歌曲格局收回,唱出了一首有着龚爽特色的《送别》。一首歌三段,她以三种唱法来演绎,不仅不见突兀,还以唱法的层层推进将感情层层加深,不得不说,这首《送别》把她演唱的技巧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在感情的诉说中,技法被消融,所有人只记住了这首歌的美,这才是学院派技法的最佳呈现方式。



而原生派的傲日其愣同样给观众和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开嗓就如同把观众带到了蓝天白云的大草原,正如雷佳的评价,他的演唱给人带来特别好的艺术享受,“感觉是被很温暖的草原包围着”。


(傲日其愣视频)


他有天生的好音域,有天生的长气息,父亲曾用两只羊换腾格尔的两盒卡带,也正是这两盒卡带开启了他的音乐之路,他在草原上生在草原上长,也获得了大草原最好的馈赠,给观众们带来了最美妙的蒙古歌声。



突围赛上的《天边》,傲日其愣缓缓开嗓,如阅读一纸娓娓道来的情书,是一种内蕴在心灵深处的爱意,就如同辽阔草原所连接的那一隅天边,仿佛荡在心间,又仿佛远在天边,王黎光院长难以置信地说:“我真是不知道他是怎么修炼成这样的!”



这是一种原生态的馈赠,可能不是靠后天技法训练所能达到的,但正是这种原生派带给人们非同寻常的感受,这是一种不一样的东西,是一种独属于傲日其愣的功力。


学院还是原生,打动人的都是文化内蕴


就像阎维文一直在强调的民歌传承,不在于歌者的唱法,不在于歌者的出身,只要所唱的歌曲能打动人,这首歌就是成功的。那么,什么样的歌曲才能打动人?什么样的歌曲才值得传承?


民歌的形成发展有历史的历程,它天然地带了历史的印记或者民族地方的印记,每一首民歌都不是无意义的呼号,它内隐着故事,书写着文化。而以这种竞唱的方式把民歌搬上荧幕,打破了民歌演唱会那种纯表演式的展示,为各种演唱方式提供了一个竞技的平台,以竞技的激烈感带动不同民歌的竞放。


这个舞台,不论选手的唱法唱腔,也不管是不是掺入了流行曲调,或者是不是受过专业训练,只要唱的是民歌,只要内蕴着文化内涵,这个舞台就是敞开的。同时,作为一个专业的舞台,评委们的专业性评审和建议,不仅给选手和观众带来了方向性的指引,还引导大众探讨了民歌传承的不同方法。


学院派也好,原生派也罢,经过多年技法学习练就一身本领也好,从小耳濡目染身带奇才也罢,《耳畔中国》都为选手提供了展示和传承的平台。这里是民歌狂欢的舞台,带着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完-



长按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传媒圈公号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传媒、影视、品牌、营销等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超过五千万人次。

如希望交流,请加个人微信号:dianyingquan,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沟通等活动。


觉得不错,请点赞和分享朋友圈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