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诗词与音乐结合的《经典咏流传》,实现了文化类节目的再度创新

2022-06-24 00:24:46


央视一套于春节期间推出了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由撒贝宁主持,将古典及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让歌手用歌曲的形式传唱。


节目播出之后,迅速收获了广泛的反响与好评,豆瓣评分也高达9分。第四期节目将于本周六播出,后续还将有成龙、龚琳娜、腾格尔、齐豫、张卫健等近百位传唱人登台演唱。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从《国家宝藏》到《经典咏流传》,央视出品的文化类节目再次获得大众的追捧。当然,优秀的节目都有着类似的部分,接下来冷眼君就来详细聊一下这档节目。



为优质内容赋予应有的仪式感

 

《经典咏流传》每期节目一个半小时的时长,传唱六首经典,每首歌曲平均15分钟。在15分钟内完成了诗句的朗读,歌曲的演绎,背后文化的解读。不论是作品的选取,传唱人的演绎,都是高质量且多样化的。


既有一位青年歌手完成的作品,比如王俊凯的《明日歌》,谭维维的《墨梅》;也有青年歌手与老一辈艺术家共同合作完成的经典,杨洪基和王晰的《滚滚长江东逝水》,陈力和余少群合作的《枉凝眉》;还有梁俊和小朋友们这样的纯素人组合带来的《苔》。



节目播出之后,热度最高的当属袁枚的《苔》。“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样的诗句仿佛是为支教老师和山区孩子量身打造的,从他们的视角出发,除了直接的文化传递外,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是《苔》广为流传的原因。


不得不夸奖一下节目的舞美,和《国家宝藏》的气质相似,整个舞台恢弘大气,蓝色为主色调,圆弧的元素给人一种苍穹的感觉。LED屏幕呈现出古代竹帛样态,是诗词的载体,演唱者背后的大屏幕也会根据诗词的意象进行相应变换。



,由撒贝宁朗读过后,请出演唱者。从演唱者表演前的“我是XXX,让我把《XXX》唱给你们听”的宣言,到最后在经典名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每个单独的段落都是非常规整而具有仪式感的。不仅让经典本身得到完整的呈现,也体现出对文化的尊重和敬畏心。包括微信摇一摇分享歌曲的线下互动,也拉近了观众和经典的距离。


形式上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点亮红心的操作,鉴赏团与现场观众通过点亮红心的方式,表达对经典传唱作品的喜爱和支持。然而鉴赏团成员,现场观众有多少人按下红心完全没有交代,连一个简单的数字都没给出。



不论经典作品得到多少红心,都会进入之后的“鉴赏时刻”,点亮红心的举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而鉴赏时刻四位嘉宾的分享,跟歌曲演唱完毕后的采访交流没有差别,只是强行分隔而已。除了康震教授能给出专业性的解读,其他三位嘉宾的鉴赏能力还需要提高。


节目的实质就是纯粹的欣赏和文化的传播,如果以红心的数量设定一个界限就带着竞技的味道,显然是不合理的。但目前的做法也十分鸡肋,倒不如去掉这一环节,选择与康震教授文学素养相当的嘉宾进行等量级的思想碰撞,让节目的基调更上一层楼。


再者是诗词选择的问题,节目中大部分经典是被重新谱曲演唱的,比如《苔》《三字经》等,相当于全新的作品。而《滚滚长江东逝水》《枉凝眉》这类作品则是存在于节目之外的既有歌曲,即便是让老艺术家和青年歌手共同演唱,也没有太大的不同之处。这些经典已经广为流传,在节目中再度演绎更多的是在向老一辈艺术家们致敬。两种类型的经典混搭播出,稍稍有一点突兀。



而和老艺术家合作的青年歌手,也需要跟作品本身有所关联。和陈力合唱《枉凝眉》的余少群,因为《红楼梦》决定学戏参加海选,是上海区五强贾宝玉,也是这个机缘使得他出演了《梅兰芳》。余少群跟《红楼梦》的关联使得他与陈力合唱有了恰当的名分。


而和杨洪基搭档的王晰,在后续的采访环节没有任何发言。作为歌曲的合唱者,却和经典本身没有任何关联,这让王晰在舞台上失去了存在感。如果在青年歌手的选择上不仅仅从音乐性、作品的完成度上考虑,也注重演唱者跟作品本身的故事性,那么两代人之间的传承就会更有说服力。



文化类节目也可以有多样化的形式

 

不同于《经典咏流传》的纯演播室欣赏,河南卫视15年播出的文学户外真人秀《文学英雄》,主要由户外真人秀作为叙事主体。


演员吴越、柯蓝、张晓龙、李乃文,和作家李承鹏、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搭档,以答题、探险和演讲等形式在各地开展文学PK赛,最后由作家进行创作,明星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虽然节目旨在通过采风创作文学,但竞争素材的环节基本上沦为一般的户外真人秀了,文学性稍显不足。



贵州卫视的原生态音乐体验节目《让世界听见》也是户外采风和舞台演绎结合的形式,只不过创作的主体是音乐,参与嘉宾都是歌手。


包括东方卫视的《拜见小师父》其实也是走的这个路子,通过明星向身怀中华传统技艺的小朋友们拜师学艺,达到传承文化的效果。节目同样由演播室表演和户外真人秀两部分构成,小师父的才艺展示和明星最后的汇报演出在演播室完成,明星在户外书院的训练过程承担真人秀的叙事。


两期节目一轮的体量设置导致户外真人秀的部分被大量压缩,明星训练的部分展现地不够全面。好在最后的汇报演出都有理想的呈现效果,传承传统技艺的主旨也达到了。可惜的是,即便形式较为新颖,主旨也很正能量,节目还是停播了。



传统音乐节目一直都在消耗广为传唱的歌曲,《金曲捞》转向尘封金曲的打捞,《天籁之战》《不凡的改变》等节目又从改编歌曲的角度,给观众带来新的视听刺激。从音乐类节目的角度来看,《经典咏流传》用诗词解决了作品来源的问题。


古人和诗以歌,具有韵律的诗词本身就具有音乐性,节目中既有现成歌曲的再度演绎,也有歌手及团队的重新谱曲和改编。《明日歌》《三字经》《声律启蒙》是童年记忆的再度唤起,《滚滚长江东逝水》《枉凝眉》依托于影视作品,《苔》则是全新的文学冲击。



本质上《经典咏流传》还是一档泛文化类节目,将诗词这一已经被文化类节目多次使用的文学主体用新的形式表达出来。欣赏而非说教的方式更容易被观众接受,文化浸入和接受程度比以往的节目更高。


从大会系列,《朗读者》,《国家宝藏》到《经典咏流传》,央视在文化节目上持续发力,这些节目有着各自创新的形式,更有着无法取代的核心价值。即便带着些许不得不弘扬的主旋律,可能因为是央视的作品,观众也就不太介意了。冷眼君觉得,这样的节目才是央视应该做的节目,恐怕也只有央视能够呈现出这样的水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