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电子音乐

2022-06-21 20:18:17

Wired日文站上的旧文一篇,篇幅短小,粗浅地提及了日本电子音乐相关的多条线索,相关的中文资料似乎并不多见,所以翻译出来以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也许能激发各位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索。


日本的电子音乐同欧美各国一样,最初是在现代派音乐领域里发展。在流行音乐界引领风潮,则是从YMO登场的1970年代末开始的。而在这两个时期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人是音乐家冨田勲。粗略地说这便是日本电子音乐的大致脉络 。


进入20世纪,以美国人Thaddeus Cahill发明的Telharmonium为开端, Theremin、Ondes Martenot以及Trautonium等电子乐器相继问世。日本也在1931年首次举办了Theremin和Ondes Martenot试奏会。32年,山本勇利用Theremin的原理发明了「音階蓄電器」。之后的35年,“日本乐器”公司(如今的雅马哈)开始发售电子琴「マグナオルガン」(Magna organ)。


到了战后,以录音机普及和法国音响工程师/作曲家Pierre Schaeffer开创的具象音乐为契机,电子音乐的历史突然进入加速期。在日本,自52年开始也有人开始尝试创作具象音乐,如芥川也寸志、深井史郎、秋山邦晴等。53年,黛敏郎发表了第一部真正的具象音乐作品『ミュージック・コンクレートのための作品「X・Y・Z」』。同年,当时还在NHK东京广播电台音效部门任职的大野松雄(译注:日本著名音效设计师,带领小杉武久一起制作了《铁臂阿童木》TV版的音效)听了许铎克豪森的《习作1号》后大受震撼,从而转为自由职业者。55年,黛敏郎模仿这部《习作1号》发表了日本最早的电子音乐作品『素数の比系列による正弦波の音楽』。当时,諸井誠、早坂文雄、一柳慧、武満徹、湯浅譲二等年轻作曲家都进行着录音带音乐(Tape Music)和具象音乐方面的实验,这些在50年代后期均被统称为电子音乐。这些实验主要依托于以这两个机构:以勅使河原宏为代表的草月艺术中心,以及55年设立的NHK电子音乐录音室。


到了60年代,在欧美留过学的高橋悠治和一柳慧等作曲家开始在作曲中引入偶然性因素,松平頼暁和小杉武久等人开始创作现场电子音乐(Live Electronic)作品,日本的电子音乐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小杉在69年组建了一支成员中有人专门负责电子技术(译注:这里指的可能是录音工程师林勤嗣,待求证)的现场电子乐队,这便是タージ・マハル旅行団(Taj-Mahal Travellers)。其成果非凡,小杉也在70年代末得以在海外继续活跃(译注:77年小杉定居纽约,和Merce Cunningham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69年黛敏郎发表了最后的本格电子音乐作品「まんだら」。可以说,在五、六十年代的日本现代音乐界范畴里,电子音乐相当具有集大成之势。


70年大阪世博前后,全国上下的艺术大学也相继开设了电子音乐录音室/研究室,Buchla和Moog等新的电子乐器/合成器被引进。再加上70年代电子乐器的普及化,电子音乐迅速转向通俗/流行领域。冨田勲可以说是最早带动这一趋势并奠定了大量基础工作的人(译注:冨田勲是日本第一个购买Moog III的人,当时专程跑去美国Moog总部求购。在此之后日本文部省才以官方名义引进Moog III)。
 


现在仍值一得听的10张传奇电子乐专辑



武満徹 『映画音楽4 勅使河原宏監督作品篇』

1950年至60年代的武満电影原声作品,可以说是专门为开展电子变调和录音带操作等新手法而开辟的实验田,刺激性十足。武満为篠田正浩和小林正樹等导演的很多作品操刀了配乐,其中以勅使河原宏的「他人の顔」等作品最为激进。



冨田勲 『月の光』

该作品使用的Moog合成器为冨田花重金自费购入,在报关税时甚至无法被算作乐器(译注:当时冨田理所当然地将其作为乐器报关,然而海关不相信这是乐器而将其扣押,最后还是Moog本人亲自来信说明才得以放行)。冨田从零开始研究这个崭新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从发音到合成的每一个环节,最终做出了这部名耀世界电子音乐史的作品。这是级的作品。



小杉武久 『Catch-Wave』

小杉武久参与《铁臂阿童木》时还是大野松雄的助手,这是他脱离タージ・マハル旅行団后的第一张个人作品(译注:这个说法似乎有误,『Catch-Wave』发表于1975年,而小杉脱离Taj-Mahal Travellers应该是76年)。在振荡器(译注:oscillator ,类比合成器的基本发声组件)制造的电子嗡鸣中,小杉的电子小提琴与人声感官性地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即催眠又致幻,如万花筒般的世界。



佐藤聰明 『太陽讃歌』

1976年的人气之作。经音频放大处理的钢琴发出近乎偏执的颤音,其层层叠叠的结构给人带来压倒性的陶醉感。对Manuel Göttsching和Ricardo Villalobos的粉丝来说,极简主义与科技最完的美结合就蕴含在这之中。



刀根康尚 『Solo For Wounded』

参与过Fluxus艺术运动的刀根康尚,自1960年代起就是走在电子音乐最前端的先锋斗士。这部作品是他以CD的数据误差作为素材而进行的音响雕刻(译注:该作品的特色是碟面上刻意留下的划痕,目的是让CD机在播放时会产生跳帧现象)。最新作是在万叶集的基础上进行声音数据变换、播放时间可超过2000小时的CD-ROM(译注:04年和Florian Hecker合作的Palimpsest)。



藤枝守&銅金裕司 『エコロジカル・プラントロン』 (Ecological Plantron)

由植物的叶中放入的电极所捕捉到的电势变化经过MIDI转换,再通过数字乐器声音化的作品。毫无疑问,这是植物生命的气息以电子音的形式在震动我们的耳膜。静谧同时又激进。



坂本龍一 『B2-UNIT』

坂本龍一即是流行明星又是实验音乐家。而1980年代的本作便是坂本强行将自己体内两种人格进行统一的野心之作。一方面大量使用60年代风的白噪音,同时通篇采用英式Dub和工业摇滚的手法。名曲「ライオット・イン・ラゴス」(Riot In Lagos)亦收录其中。



Merzbow 『Mercurated』

Merzbow即秋田昌美,和非常階段乐队同为日系噪音的象征,名震世界。本作是1990年代众多运用用合成器而非单纯使用振荡器创作的杰作之一。其轰鸣好似毁灭性的德累斯顿大空袭, 不过这次是愉快的轰炸。



レイ・ハラカミ(原神玲) 『red curb』

电子音符如同呼吸般一个接一个柔缓地跳出来,构成了这个有机的电子世界,并且充斥着Canterbury系摇滚的迷宫式构造与优雅。大野松雄还参与了本作的Remix。



Tsuki No Wa 『Moon Beams』

生动地记录空气的各种震动是Tsuki No Wa自Amephone初期以来一直保持的特点。极其微妙的电子音以一种完全和人声和原音乐器对等的关系徐徐展开,将白日梦般的音景逐渐扩大。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众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