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杂谈』用高质量陪伴代替鸡娃,学龄前娃娃聪明翻倍

2022-08-03 01:39:54

(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激发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它创造的不是被动而是自主学习的人。真正的人类社会应该是学习型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祖父母,父母以及孩子同为学生

——埃里克.霍弗(Eric hofffer,1983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的美国社会哲学家)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讲了鸡妈混鸡群,越混越焦虑的社会现状。并指出焦虑是无济于事的,关心隔壁老王家孩子3岁就会100以内加减法不如花时间好好陪陪自家的娃。原文在这里http://www.qianfanedu.cn/thread-82907-1-1.html- b


这篇我分享下我理解的所谓的“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吧。4 u; h" {) u( K; t( ?$ ?2 q

关于情商


前段时间,早教机构组织过一次网络早教课堂请来了心理学家张怡筠分享了关于儿童情商的重要性。在讲座中提到:所谓的情商并不是奉承拍马或者多会巧言滑舌,而是懂的理解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情绪从而处理自己的情绪,并更好的理解别人的情绪,接纳和应对别人的情绪的技巧。具备高情商的孩子最终是会比较理性的处理问题的。人是动物不可否认,我们的大脑皮层接受知识和逻辑问题,我们称之为(理性脑),而脑核区处理情绪和本能(生物脑或者情绪脑)。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候,往往会出于本能的会有情绪波动,最后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思考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孩子或者情绪脑控制受伤的人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他们易怒易暴躁。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遇到的情况就是,你要求孩子做,他不做最后狂躁了,躺在地上或者各种哭,各种发脾气,各种扔家里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任何处理都是没用的,你如果发怒跟他拼火气,最终孩子只能从和父母的沟通中学会谁火气更大谁就有话语权,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容易养成易怒宝宝。你这时候去说教根本孩子不会听的。也有人说冷一冷孩子等他自己明白过来。看似不是啥问题,面对问题大家是需要冷静后才能激发思考。这样才不会感情用事。但是由于冷却而伤到孩子对于父母关怀的考量应对每个年龄不同而着重考虑。尤其0-3岁的孩子教育上过分的冷却或者对着干都是不恰当的。孩子之所以会发脾气往往因为他根本没有足够的理智控制能力来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他不认识这叫发怒,这叫害怕。


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

有效方法



1、让孩子接纳情绪,说出来而不要做出来


比如妈妈叫他去穿衣服出门他不配合各种哭闹,这时候让他把情绪说出来,是发怒了,因为他还想多玩一会儿玩具。又比如孩子摔倒了扶起来发现并没有受伤但孩子哭闹不已。这时候引导他说怕。我们家现在经常会说怕怕了。在发怒的表达和控制上,曾经有个家长分享过一个很好的方法,跟孩子说肚子里有个大气球,每次一生气它就大了,摸摸肚子气球就会小了,气就消了。还有个家长以前分享过他女儿特别喜欢看《头脑特工队》,里面有五个卡通代表五中情绪,每次孩子发脾气就问他是谁在你的头里呀。孩子就会描述出这个卡通形象。这种对于喜怒哀乐的表达,事实上是在教会孩子接纳情绪。会表达的孩子固然不会在去躺地上了,因为说一下大人就理解了,动动嘴远比动身体简单和方便很多。



2、对待情绪,宁疏勿赌


该哭就哭出来,这其实是很好的情绪释放,干嘛要抑制孩子哭呢,人不是机器,懂得释放的孩子最终不会崩盘。我们看到电视里动不动这个孩子跳楼了,那个孩子不想去学校读书了把自己反锁在家里等等。CCTV有个纪录片《镜子》我想大家都看过,如今竞争压力巨大,很多家长也不想的。但是或许你我都会说这个没办法,大家都得这么过。所以要接纳情绪和懂的释放尤为重要。该哭时候就要哭出来,该发泄时候就应该发泄。


3、理解和同情


发泄只是一时之快,懂得发泄就如同会上厕所一样,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但想要更深层次解决问题一定是更好的沟通,表达和理解。懂得理解孩子的父母也会被孩子理解。把孩子当做敌对阶级的家庭孩子也敌对他们。想要培养真正高情商的孩子,必须要培养具备同理心的娃娃。能懂得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首先自己就应该被父母认同,被自己的社会关系认同。具备了认同感的孩子同样才会去认同别人,否则他会把自己的身处模式搬到他一生的方方面面。


以上三点针对情绪情商层面,下面我们来谈谈陪伴做些什么吧。9

陪伴具体做些什么


1、以身作则,平等对待

其实陪孩子做什么事情真心不重要,但有没有用心陪孩子孩子自己却非常清楚。或许很多家长认为0-1岁的孩子比较费事因为要喂辅食,1-3岁就是瞎玩就行了不要有安全问题就放养或许就没啥问题了。但事实上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上次在巧虎欢乐岛,见过一个不满3孩子在玩过家家烧菜,一边烧菜还一边假装打着电话呢。你看手机孩子也会过来抢手机玩。现在的孩子或许0岁就已经会iphone的解锁动作但我们真心需要把电子设备远离孩子或许并不现实。如果让一个孩子10岁前不看到手机,10岁后突然看到这一定会变成网瘾少年的。正确的做法一定也是宁疏勿赌,设定时间给孩子接触电子设备。但平时家庭就应该有比较好的约定,比如餐厅饭桌前不许玩手机,父母老人当着孩子面不可以看手机,而孩子能看电子设备的时间每天不应超过半小时。当规矩做的比较好之后,要让孩子准守约定,我们作为大人也必须在孩子面前守约。在《正面管教》一书中就提到过让孩子一起参与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才能让他们准守规则,我们家的奖惩表上的红花不光是奖励给孩子的也奖励给父母。同样孩子看到我们玩手机会主动跟我们提出来不要看手机否则扣一颗花。

2、亲子阅读,越早越好

很多人问多久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书,我认为越早越好。我们家是2-3个月开始我陪着念绘本和讲故事的。我有个同事胎教时候就隔着肚子给她女儿念绘本。这种点点滴滴确实发现会更好的激发亲子关系的感情。


现在经常听到很多人读绘本都是抱着功利心在读,也有人做过一个孩子阅读路径图,关于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必须以亲子阅读作为基础,这样导致了一个结果。非常多的人希望孩子早点认字,认字了就可以自己读书。更有甚者在3岁不到就用上了悟空识字等软件,孤立的拿出汉字卡片让孩子认字。他们说民办幼升小考试需要认得2000的汉字量,所以我要求我娃在中班前就达到1000的指标。我觉得他们完全误解了这个现状,民办考试需要认点字不假,但人家不会拿识字卡片出来考你娃,人家的认字出在读题里面,通过答题来考你的认字。在我身边有很多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数学应用题字都认识,但审题不清会错意。这样的孩子认再多字又怎样?

所以说到底,阅读陪伴更重要的是培养语感和认知。如果孩子通过亲子阅读能让孩子的情绪根据故事的节奏跌宕起伏。阅读完之后孩子有一种类似于看了一场电影一样的全身心的体验。这岂不是远比啥孤立的认字来的好。他们从书里获得到的故事或许能激发他们未来在某个领域的兴趣,而不仅仅是死读书。

在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书《幸福的种子》里就提到过阅读的体验对孩子而言享受到是绘本中美妙的画面,精美的文字。这些都是具备艺术性的。而艺术家通过这些媒介传递给孩子的才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这个说到底远比去出钱去上一个艺术课更有艺术熏陶价值。

孩子和父母一起欣赏绘本的体验,其实也是父母应该珍惜的。在欧洲阅读最好的国家是芬兰。在那里孩子到七岁才开始脱离父母进行自主阅读。不少人买过廖单的书,廖彩杏本人也讲过跟5岁女儿一起看着美图听着音频和音乐有多美妙。

. \6 v& p, `: T7 b- i6 y
或许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太注重目的地了所以经常忽视沿途的风景。或许孩子一眨眼就长大了,就不需要你陪着读书了,他们不久就会有自己的朋友圈,而进入青春期叛逆。这时候或许鸡血妈妈们才会明白龙应台的那句话--孩子 你慢慢来。( \' ~# i1 M0 e/ F9 l% J/ y' M

这篇文章我主要谈了谈我觉得和孩子在学龄前需要建立的相处模式的要点,我们都知道鸡血(陪孩子读书成长)是一件马拉松式的漫长的事情,基础不牢无法高屋建瓴。学龄前乃至到小学3年级都是在打基础的阶段。为了适应在三年级以后一直到高考的基础教育阶段。0岁到10岁这十年非常非常重要!怎么样的家庭模式造就怎样的娃。


所谓高质量陪伴,是指在陪伴中不要带有任何功利心和目的的。非常纯粹的亲子感情交融的陪伴。在陪伴中不去做你自己的事情,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一切干扰你的事情,认认真真的陪着孩子读书,玩耍或者其他游戏。你和孩子投入其中互相能感受到彼此的快乐,并非常依恋这种感觉,希望时间过得再慢一点。这样的一种陪伴体验,就属于高质量陪伴。  ^# t1 i3 f9 L! J  W/ }
曾今有个妈妈对我说,她觉得陪孩子玩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孩子就很无聊的把小汽车开过来让我开过去。我觉得特别不自在。这么傻的游戏居然他可以玩半个小时以上。
  _: n! D6 i6 N: u" l/ B- g7 H
我不知道您在童年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大人每天不知道在忙什么事情,每天都感觉很忙,觉得他们不是上班就是去做一些我们看不懂的事情。等差不多青春期后我们逐渐理解大人的忙或许有那么点意义。而现在我们已经变成了孩子眼中的大人。你娃娃估计也觉得你每天上班然后回家就玩个手机很无聊呢!
4 @+ s/ Q( j" H7 a
大人和孩子有各自的世界,或许孩子缺乏对大人世界的理解觉得无聊那是认知不够。我们觉得孩子的世界无聊是因为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早就泯灭了童心。5 {7 p9 V) }: m) f" ^
* ]- ?: n: `' R2 v8 c  E
非常推荐你看两本书《小王子》和《窗边的小豆豆》。
小王子这本童话书看似是给孩子看的,实际上是教育大人的。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回初心。+ T! s5 z7 v$ @
至于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的小林校长或许才是真正的“爱与自由”的实践者。

陪伴孩子过童年,重温自己的童年,或许是我们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心灵补完计划。
+ {8 v9 u7 x# d
在育儿实践中,我们和孩子一样根本不应该是家长和孩子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姿态,而是我们都是小学生。  J; o: |8 E3 j9 q, I( P4 O4 ~9 r
我认为鸡血最难的绝不是你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材料,什么方法,什么路径。最难的一定是实践中如何跟娃娃一起走下去这一件事本身。# Z- F0 D  M% ~4 l; [
0 Y4 I% `' A" F: O! p1 ^
而等娃读书后,只管花钱送补习班就不管事的 韩妈和司机爸铁定是没法培养出啥神童牛蛙的。到最后就回到了逼孩子的老路上去了。所以我写这一系列文章就希望和大家探讨如何与娃一起同舟共济的基础---亲子关系。; n, D- X# `$ T
7 l' Q- M( l$ d! U# J, z
所有娃不肯主动配合的鸡血都是白斩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