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丝绸之路音乐研究学术论坛即将在石河子大学召开

2022-05-05 18:01:13


一、7月6日上午(11:00-13:45):学术报告(一)


1

发言人:高拂晓博士,中央音乐学院副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副主编)


发言题目:《丝路音乐的审美价值》


内容摘要:自国家提出“”的治国方针以来,丝绸之路的音乐研究持续升温。从经济策略,到文化策略,是一条由内向外,又由外向内的全方位的发展道路。在这种形势下,音乐学术研究应重视以音乐审美价值为核心的研究思路,从审美触及音乐,从音乐理解文化。所谓音乐审美价值,在这里指的是:一、听觉审美样式的丰富和满足;二、情感表现方式的质朴与共鸣;三、表演创造性中的文化认同;四、世界民族文化的互通互融。只有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研究才是音乐最根本和最本质的研究。


2

发言人:赵玉卿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东亚乐律学会会长)


发言题目:《<燕乐>中的音阶——燕乐音阶的实质》


内容摘要:南宋蔡元定著《燕乐》一书,书中有论述“变”、“闰”及“燕乐音阶”理论的内容,王光祈提出的“燕调”理论,是因对《燕乐》中所讲理论的误解而产生的。而我国近现代的音乐基础理论中所讲“燕乐音阶”(或称“清商音阶”),它的来历最早来源于王光祈的“燕调”理论。“变”与“闰”是我国古代音律宫调中的两个音名,近现代学术研究中对此两个音名的错误认识是产生“燕乐音阶”的根源。本文所讲“燕乐音阶”中的“燕乐”,与自周代出现的“宴享之乐”等所讲之“燕乐”不是一个概念。



3

发言人:张君仁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亚太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


发言题目:《花儿音乐的城市化运作及其状态研究》


内容摘要:或许还没有那种民间歌种能够像“花儿”一样,既被禁止在村舍城镇演唱而又如此的流行。本文则主要依据相关资料,探讨了原生于乡村山野的“花儿”冲破传统禁忌,逐步城市化过程中的运作条件、状态样貌以及其在新的存在环境下所展现的功能特性等。


4

发言人:韩宝强教授,前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


发言题目:《丝绸之路活态音乐音律特点概览》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丝绸之路上几个重要地理节点——中国陕西、新疆和西亚伊朗、叙利亚等地区活态音乐的测音数据,对该地区音律状况加以分析并做出总体概述。指出丝路东端的音律状况总体上以三分损益律为主、兼用十二平均律和纯律音程;中间地带依然以三分损益律为主、兼用十二平均律和纯律音程,但在人声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中立音;丝路西端则以四度相生律为基础,同时在乐器上出现明确中立音的音位。



二、7月6日下午(14:00-19:40):学术报告(二)


1

发言人:孙 磊副教授,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书记,兵团音乐家协会理事)


发言题目:《论两汉时期的西域屯垦音乐》


内容摘要:两汉时期,在戍边屯垦的历史过程中,屯垦将士在征战、屯田、生活、娱乐等不同的场合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的音乐,本文称之为屯垦音乐。屯垦音乐是伴随着屯垦戍边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2

发言人: 张 寅教授、博士,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教育协会理论与作曲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音乐教育协会钢琴委员会学术委员。)


发言题目:《西域屯垦中的音乐事象及相关思考》


内容提纲:

一、屯垦行为与其相关联的音乐;

二、“屯垦音乐”概念的界定;

三、屯垦音乐专题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

四、屯垦视角下相关音乐史料的重新解读。



3

发言人:张 萌著名青年音乐评论家,博士,《人民音乐》副主编)


发言题目:传承与创新——关于中国当代音乐发展的思考


内容摘要:自20世纪初叶以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引进,中国的音乐文化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直并存着“新音乐”与传统音乐这两条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的发展线索。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则一直被作为“古老”“落后”的文化被边缘化,或者以西方的审美标准、技术手段加以改造。今天,当我们回顾反思中国音乐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突然发现,我们正在离历史的真实越来越远,这将使我们的“创新”失去根基。这对于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而言,无疑是十分令人堪忧的现象。所幸,近年来,一些音乐家开始致力于通过不同的方式在更有创造性的基础上探究中国深厚的音乐传统,在向历史的回望与复原过程中,中国音乐的发展正在完成一次与文化母体的重新联通。



4

发言人:陈荃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音乐研究》常务副主编)


发言题目:《对丝绸之路音乐事象的再认知》


内容摘要:关于丝绸之路及其音乐事象,曾经的成果很多;围绕传统命题的科研取向,容易产生“炒剩饭”的认识错觉。至21世纪的今天,面对既有及现有学术发展情势,我们应该如何既能固本又不乏创新地开展丝路音乐的科研活动?本发言将结合近期音乐学界的科研成果,尝试就此提出些许个人之见。



5

发言人:赵为民教授,前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处长,音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


发言题目:《唐代二十八调理论体系与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传播》


内容摘要:唐代二十八调理论体系是以古代印度乐调为基础上构建的。二十八调理论中的“七宫”源于印度乐调的“七七四十九调”框架;“四调”由“商角”与“宫羽”两组关系构成,分别源于印度乐调中的“玛音阶”与“萨音阶”,对应中国乐调体系中的“燕乐音阶”与“雅乐音阶”。唐代二十八调理论东传日本,相对应的是“吕旋”与“律旋”两种音阶体系,形成日本“雅乐六调子”理论。由此可见,唐代二十八调理论与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传播密切相关。



6

发言人:赛买提·艾斯拉哈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发言题目:《哈密木卡姆保护现状与传承的相关思考》


内容摘要:哈密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把哈密维吾尔人传统习俗、艺术形式、思想道德结合在一起并反映出来,融入哈密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并与哈密人民融为一体,成为他们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提倡认同文化多样性”口号的今天,进一步研究保护与传承哈密木卡姆是很有必要和有重要意义的。


供稿:李钦曾

编辑:余  云

审校:刘要凯

主审:宋朝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