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茱莉亚:探讨交流中国当代音乐研究新成果

2022-07-03 04:06:58

     1月22日至23日,“当代音乐中的理论与实践:交叉视角”学术研讨会在美国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举行。来自茱莉亚音乐学院、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罗格斯大学与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作曲家、理论家、演奏家出席会议并演讲。上海音乐学院五位音乐理论在读博士研究生报告了他们有关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的最新成果。


  • 研究方向更加关注“人”

        “过去的十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当代音乐创作与传播的研究,比如在音乐期刊开设’新音乐’专栏、成立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创建武汉国际新音乐节、创刊编纂《新音乐年鉴》、整理研究华人作曲家手稿、连续举行聚焦当代音乐创作研究的研讨会与音乐会、指导以当代音乐创作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等。”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钱仁平在主旨演讲中介绍,近十年来,研究方向更加关注“人”——对于20世纪尤其是上半叶重要但可能被遮蔽的作曲家、理论家与教师,先后完成了有关齐尔品、谭小麟、陈洪等人的专题研究;对于“物”尤其是作曲家手稿,先后开展了对萧友梅、黄自、陈田鹤、桑桐、卢炎等先辈作曲家的手稿研究与音乐分析活动,并持续编纂出版“世界华人作曲家手稿丛刊”。2017年,发起并举行了首届近现代音乐理论史学术研讨会,并将继续更加系统、全面地开展新音乐即二十世纪以来的专业音乐创作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贾国平(左)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钱仁平(右)


       上海音乐学院聘请钱仁平为首席教授,邀请校内外、海内外的作曲家、理论家形成“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与传播”学科团队,强调理论驱动、历史观照与国际视野,继续推进该领域的相关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钱仁平教授认为,无论作曲还是分析,其实都在寻找美妙的声音。正如他在十多年前所撰《新世纪音乐创作前瞻》中所著述:以宽广的胸怀对待20世纪既有的作曲成果、以整合的方式运用20世纪的作曲技术、以开拓的姿态挖掘21世纪的新音源新音响、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广大听众”的反应、以“平常”的心态坚持“常态”的音乐创作;“美”,自有一般规律;“妙”,则必定需要不同乃至个性。


  • 促进学者交流互动   

       此次研讨会的主持者、茱莉亚音乐学院音乐理论与分析系主任斯蒂芬·莱茨教授表示,学者发言的信息量很大、专业程度高,英文发言水平高、术语运用得很好。尽管他曾多次访问,了解的音乐院校重视音乐理论,整体水平较高,但此次会议集中展示的上海、北京、武汉等地中青年学者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的发言及其所涉及的主题和一些令人兴奋的观点、阐述方式还是使得在座的茱莉亚音乐学院师生与其他美国专家感到惊讶。他认为,之间音乐理论学科的交流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研讨会期间,上海音乐学院向会议和茱莉亚音乐学院图书馆赠阅《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图鉴》(洛秦、钱仁平主编)、《新音乐年鉴》(钱仁平主编)、《新音乐文献总目(1949-1966)》(钱仁平主编)、多媒体交响剧场《丝路追梦》总谱(周湘林、叶国辉、张旭儒、赵光、尹明五作曲)、《世界华人音乐家经典作品手稿丛刊》(钱仁平、梅雪林主编)等音乐文献。



      在研讨会上,为配合美籍华人音乐家盛宗亮和钱仁平教授的演讲,青年演奏家朱丽叶·葛瑞林与周未忻分别演奏了盛宗亮的无伴奏小提琴独奏《小河淌水》与著名作曲家桑桐先生作品《在那遥远地方》(钱仁平教授团队结合手稿研究编订的最新版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