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凝结在时光隧道里的青春物语 【音乐赏析版】

2022-08-01 02:48:55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执着地热爱它。”——罗曼·罗兰



 

 作为当年电影《小花》的主题曲“绒花”,在冯小刚电影《芳华》片尾响起,一首跨越近四十年的老歌,在韩红重新演绎下,唤醒的岂止是情怀,还有那沉甸甸的回忆……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

那是青春吐芳华

铮铮硬骨绽花开

漓漓鲜血染红它”


 

那原本属于李谷一的原唱歌声,连同电影《小花》里的主演唐国强,陈冲,刘晓庆,王佳宁等俱都呈现出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芳华。

 

自先前《芳华》紧急撤档一波三折到如今再次上映后口碑奇佳,勇破十三亿票房,《芳华》终于火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在当下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这份气度与胸怀决非那些《小时代》《小情书》《前任》自诩文艺之流可堪比拟的。

 

但最初对于《芳华》这部文艺片,内心却是拒绝的。

 

这本不是那个自国内贺岁片鼻祖《甲方乙方》始,在《没完没了》《不见不散》《一地鸡毛》《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里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冯式幽默与调侃,甚至由他主演的《老炮儿》也实力明证了这个被导演职业耽误的影帝级美工多么才华横溢。

 

《芳华》的气质与曾经的冯氏贺岁片截然不同。

 

显然,在主流商业片功成名就的背后,冯小刚最想拍的依然是不为资本和市场掣肘纯粹的个人理想。对于“芳华”的含义,冯小刚这样解释:“芳是指芬芳、气味,华是指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美的印象。”


《芳华》是讲述他自己的青春记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将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改革开放,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宏大历史背景中,时间跨度超过三十年,是对青春的讴歌与祭奠。

 

为何选文工团?

 

源于冯小刚和严歌苓年轻时都有的文工团经历,1978年高中毕业的冯小刚入伍,在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下属战友京剧团当美工。严歌苓早年是后勤部文工团,当时叫宣传队,属于部队业余演出团体。

 

70年代我国兵员最多达600万之众,部队专业和业余文艺演出团体数量奇多,各级文工团对社会上的文艺青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而三十年无人涉及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作为一段特殊历史,也有力地触动了那个年代过来人深埋已久的情怀:尽管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但那场始于1979217日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事直到19902月方才结束,历时竟有11年。

 

博尔赫斯说过:时间是遗忘,也是回忆……

 

从熟悉而令人激动的八一电影制片厂片头开始,一场集体怀旧的盛宴似乎无可避免,那迎面而来随处可见极具年代符号的革命领袖头像、红五星,大标语、旗帜和墙画,一次又一次出现的文工团大门已然成功营造出那个时代独具的意象。

 

而伴随一招一式完全程式化的革命舞蹈《草原女民兵》,还有曲调熟悉的《绒花》,《绣金匾》、《沂蒙颂》《送别》《驼铃》等老歌耳畔响起,光影流动中交织着回忆与现实,一幕幕过往的片段脑海中闪回,有些恍惚,有些纷乱,搜索翻滚着欲走还留,欲语还休。

 

只是,思绪早已沦陷,就像凝固在时间隧道里的青春物语,熟悉又陌生,沉湎又抗拒。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芳华,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回忆,

 

影片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正是父辈那代人的缩影和宿命,他们逝去的《芳华》,也必然深刻叠映成为我们不再重来的青春。

 


不由想到父母日渐老去的身影,想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的悲戚,重温他们的青春,不禁潸然泪下。

 

当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青春早已变得面目全非,祭奠不是为了在追忆中沉沦,而是为了让那些记忆的碎片不至流离失所,撷取时光中的美好拼合成宁静和勇气,淡然转身迎接那注定会孤寂的修行。


 


 

“聆听即是功德”致全世界最美的佛音琼英卓玛·梵咏!


“凝炼大气,内蕴风华”美国SensaSound/胜赏V12SW低音炮实力聚焦!


“美丽的邂逅”聆听陈佳迎古典吉他独奏专辑《鹊桥》感怀!


“让最好的自己,听见正觉”瑞鸣音乐专辑之《一路莲花》浅悟!




亲,原创不易喜欢请记得打赏哦! 



         【战羽创意影音工坊】联合制作!

        将音乐传递给更多的人是一种功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羽音乐赏   

            长按二维码即可选择添加


友情链接